山为水精宫,藉花无尘埃。
吟狂岳似动,笔落天琼瑰。
伊余自乐道,不论才不才。
有时鬼笑两三声,疑是大谢小谢李白来。
山为水精宫,藉花无尘埃。
吟狂岳似动,笔落天琼瑰。
伊余自乐道,不论才不才。
有时鬼笑两三声,疑是大谢小谢李白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景象与心境。"山为水精宫,藉花无尘埃"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山如同一座清净的宫殿,地面上的花朵也没有一点尘土,显现出一种仙境般的纯洁与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吟狂岳似动,笔落天琼瑰"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发挥才情的情景。"吟狂"意味着诗人的吟咏充满激情,宛如山岳般雄浑;"笔落天琼瑰"则形象地表达诗人的书写,如同从天而降的美丽珍珠,这些词汇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艺术创作上的追求。
在"伊余自乐道,不论才不才"中,诗人表明自己享受着这份隐逸生活,不再关心世俗对于才能的评价。这种超脱世俗的心态,是中国古代士人常有的情怀,他们往往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自由。
最后两句"有时鬼笑两三声,疑是大谢小谢李白来"则带有一丝神秘感。诗人听到鬼灵发出的笑声,有如古代名将谢安或诗仙李白降临,这种想象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色彩,也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刻交流和对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山中隐逸生活的美好,以及他们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
莲心暗苦,月意难圆。神京去路三千。
当日风流,有妖饶枕上,软媚尊前。何计访蓬仙。
断肠中、一叶晴川。
到而今、追思往事,奈向梦也难到奴边。
自恨不如兰灯,通宵尚照伊眠。恰道无缘。
被人劝休莫瞒天。
多应是、前生负你,今世使我偿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