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几既得暇,问山亦当秋。
秋意方始来,款款而犹犹。
有风必含凉,无峦弗抱幽。
经此凡几曲,乃造岩之陬。
倚岩数间屋,望如绿树头。
穿树拾级登,又如坐虚舟。
耳目之所食,不竭与静谋。
寒拟玉壶冰,彼浆更藉不。
敕几既得暇,问山亦当秋。
秋意方始来,款款而犹犹。
有风必含凉,无峦弗抱幽。
经此凡几曲,乃造岩之陬。
倚岩数间屋,望如绿树头。
穿树拾级登,又如坐虚舟。
耳目之所食,不竭与静谋。
寒拟玉壶冰,彼浆更藉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探访山中居所的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敕几既得暇,问山亦当秋”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表达了在闲暇之时,诗人决定探访山中的愿望,选择在秋日进行。接下来,“秋意方始来,款款而犹犹”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秋意缓缓而来,带着一种迟缓而又悠长的感觉。
“有风必含凉,无峦弗抱幽”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爽与幽静,风吹过时带来清凉,山峦之间弥漫着深邃的宁静。接着,“经此凡几曲,乃造岩之陬”描述了山路曲折,最终到达岩石的边缘,隐喻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倚岩数间屋,望如绿树头”描绘了抵达目的地后的情景,几间依山而建的小屋,从远处看仿佛是绿树的顶端,充满了和谐与自然之美。“穿树拾级登,又如坐虚舟”则通过想象穿过树木拾级而上,如同坐在虚空的船上,强调了登山过程中的轻盈与自由感。
“耳目之所食,不竭与静谋”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感受,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这一切都与内心的平静紧密相连。“寒拟玉壶冰,彼浆更藉不”以玉壶冰比喻内心的纯净与冷静,暗示了诗人希望在忙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心境,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山中居所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去年登高灵山颠,新诗醉写秋风前。
金杯酒泛紫萸滑,乌纱帽插黄花偏。
今年潇潇坐风雨,回首往事心茫然。
青山当户为故友,白发兄弟罗酒筵。
丹枫染霜明秋色,白雁叫云横暮天。
醉穷老眼浩无际,剩欲乘风游八埏。
昏黄天开霁,夜黑雨复作。
天公亦侮人,稔岁变凶恶。
湿薪炊午庖,生稻炒晨镬。
十日九阴雨,何处散吾脚。
况味固不佳,光景亦萧索。
孰云岁功成,尚乃滞耕穫。
倩谁开扶桑,四海一照烁。
石林古村郁深窈,几处楼居插晴昊。
主人喜我携客来,隔屋频呼酒家保。
老来厌受樊笼束,十日山行恣幽讨。
世间万事良可知,一杯且此开怀抱。
座中高士毛云庄,满腹诗才斗葩藻。
自从偕我林壑游,得句几回惊绝倒。
况逢地主亦善诗,时出新篇慰枯槁。
安得思如刘沈辈,席上同吟醉歌好。
窗萦月练爱宵迟,楼度日车嫌曙早。
众宾固尽新知乐,贱子独怀心慅慅。
有家远在越水东,数口漂流千里道。
身心已同风撼木,寿命何殊露垂草。
柴桑未返彭泽翁,同谷空悲杜陵老。
好?涧水添酒杯,尽把閒愁醉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