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翠绿的竹林景象,通过对比君子的修养过程与打磨玉石的工艺,表达了对理想中君子品德的赞美和追求。诗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句,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品行的完善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饰和磨练,而“瑟兮僩兮,赫兮咺兮”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热烈的情感态势。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将内心的感情与外界的美好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哲理和美学意义。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华文人的审美情趣,他们往往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并将个人修养融入到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