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故园生瑞竹,试从来使问何如?
苍筤独出千丛里,翠节骈生数尺馀。
比管可吹丹穴凤,长竿莫钓锦溪鱼。
折筳已向灵氛卜,亦说能归似两疏。
闻道故园生瑞竹,试从来使问何如?
苍筤独出千丛里,翠节骈生数尺馀。
比管可吹丹穴凤,长竿莫钓锦溪鱼。
折筳已向灵氛卜,亦说能归似两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其一)》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以“闻道故园生瑞竹”开篇,点明主题,引人遐想故乡的美好景象。接着,“试从来使问何如?”一句,既是对瑞竹生长情况的询问,也暗含着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事物的关切。
“苍筤独出千丛里,翠节骈生数尺馀。”描绘了瑞竹在众多植物中脱颖而出的景象,翠绿的竹节紧密排列,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句不仅赞美了竹子的形态之美,也隐喻了诗人对故乡独特风貌的向往与赞美。
“比管可吹丹穴凤,长竿莫钓锦溪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瑞竹与传说中的丹穴凤凰、锦溪中的珍稀鱼类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瑞竹的珍贵与不同寻常,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深厚情感。
最后,“折筳已向灵氛卜,亦说能归似两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能够回到故乡的渴望。这里的“灵氛卜”指的是占卜,暗示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期待与祈祷,而“两疏”则是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疏广、疏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希望像他们一样,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与故乡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佳作。
隐几心疑水,携盂影照山。
六窗开畔岸,一榻埽中间。
柏子方饶舌,花枝忽解颜。
定馀牛自牧,梦起蝶相关。
阊阖初无路,蓬莱别有班。
藏舟知夜失,面壁竟西还。
老矣从他笑,公乎伴我闲。
体坤诗更好,分寸许跻攀。
巧匠斲山取山骨,媪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为声玉为质。
藉以绨衣便挈携,置之乌皮长拂拭。
忆昨随计西入关,太学三年同寝食。
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
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
祇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
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
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
宰君真是潇洒人,文章机杼乃自出。
陈玄毛颖费追呼,子坚而厚宜比德。
从兹去给上方札,便当入珥螭坳笔。
切勿劝草封禅书,亦莫上献开边策。
愿君发明错与谊,昨奏条画今所急。
忠言谠论闻四方,砚乎汝为不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