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
双屦还乘海云起,西过当阳驻山曲。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
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
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
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
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
双屦还乘海云起,西过当阳驻山曲。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
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
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
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
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在海上山中修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意境辽阔,语言古朴,充满了道家超脱尘世的哲思。
首两句“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描绘了道人的修行之地,是一处海与山交接的大自然景观。接着,“双屦还乘海云起,西过当阳驻山曲”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旅行经历,用“双屦”指代自己,与“道人”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中,“倚岩”、“引锡”都是修炼之象,而“神泉涌”、“明虹出幽谷”则是对自然奇观的描绘,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这两句透露出了一种超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即便是夜晚,连鬼神也来朝拜,显示了诗人在自然中所达到的精神境界。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万物随着时节变化而自动更新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力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则是对玉泉寺的具体描述,通过“雄楼杰阁”、“长松绿”等景物描写,展示了寺庙的宏伟和历史的沉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进入玉泉寺的一种体验,“提印”、“足音”等动作细节,营造出一种亲切而又超凡脱俗的氛围。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这一句则是对玉泉寺中春茶的赞美,通过“色味甘新”、“气芬馥”来突显出茶的清新和香醇,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享受与品味。
最后,“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则是对玉泉寺周围自然景观的一种总体描绘和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以及对生命旅途中时间流逝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玉泉寺及其周遭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