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江头遣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
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
珠帘卷尽落花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谁向江头遣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
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
珠帘卷尽落花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这首《小重山》是宋代词人祖可的作品,以江头景色为背景,抒发了浓郁的情感。开篇“谁向江头遣恨浓”设问,引发读者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猜测,"恨浓"二字透露出深沉的情感基调。
接着,“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描绘了一幅江水潺潺、远山苍茫的画面,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沉重。"柳烟和雨隔疏钟"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凄迷氛围,疏钟声与蒙蒙细雨交织,增添了孤独感。
下片转向小园内的景象,“桃李小园空”表达了春色虽美,但无人欣赏的寂寥。“阿谁犹笑语,拾残红”通过想象,似乎还有人在笑语中捡拾凋零的花瓣,这可能是词人的记忆或愿望,与现实形成对比,更显孤独。
最后,“珠帘卷尽落花风”写出了落花飘零的场景,而“人不见,春在绿芜中”则揭示了词人对人去楼空、春色依旧的感慨,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人事变迁、春光易逝的深深感叹,以及内心的孤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