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尔嫌车马,还因欲卜邻。
萧条委巷内,来往向谁频。
门径不除草,图书长傍身。
宋王家咫尺,俱是素心人。
定尔嫌车马,还因欲卜邻。
萧条委巷内,来往向谁频。
门径不除草,图书长傍身。
宋王家咫尺,俱是素心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定尔嫌车马”,表达了友人对繁华尘世的厌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着“还因欲卜邻”则透露出友人选择移居的动机,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邻居,共同营造一个精神上的栖息地。
“萧条委巷内”描绘了新居的环境,虽处僻静之地,却能远离世俗的喧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来往向谁频”则暗示了友人移居后的生活状态,似乎少了外界的纷扰,生活变得简单而宁静。
“门径不除草,图书长傍身”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友人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不修葺门径,任由杂草丛生,象征着对物质世界的放逐;而“图书长傍身”,则表明了友人对书籍的热爱,将知识与智慧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后,“宋王家咫尺,俱是素心人”点明了友人所处环境的高雅与纯净,与宋王这样的历史人物为邻,意味着周围都是有着同样高洁心灵的人,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深沉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情的赞美与敬意。
昔为扁舟客,益觉此生浮。
逮今邮亭役,重膇仍百忧。
嗟予何所可,归去无田畴。
惭愧庭下槐,百年霜霰秋。
上苑谁移根,兔目自山丘。
曾见李长官,矫矫增风流。
欲登退省堂,秀句吟白头。
天上问风月,还似当年不。
丈人一别今何阔,菊雨兰风自岁年。
茅屋归来思叙旧,绳床老去不谈禅。
世无孔子徒为尔,今愧孙登重惘然。
幸有阳城山水在,更留佳处待夤缘。
坂路十年尘坱身,不知何事往来频。
敢言上国非吾土,自许中条是故人。
志在韦编徒寡与,人亡陆海漫多珍。
龙门有客暂相值,颇话年来亦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