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
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掩离觞。
忍泪低鬟,已湿罗裳。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
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向横塘。
淡月昏烟,独雁回翔。
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
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掩离觞。
忍泪低鬟,已湿罗裳。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
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向横塘。
淡月昏烟,独雁回翔。
这首《高阳台》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深沉的离别之情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开篇“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以崎岖的岸边和如梦般的群山起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思绪万千的氛围。接着,“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描绘了回忆中孩童时期的纯真与欢乐,仿佛那无忧无虑的日子就在眼前,令人不禁怀念。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不舍,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忧伤。在离别的时刻,“掩离觞。忍泪低鬟,已湿罗裳”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掩面饮酒、强忍泪水的情景,那份哀愁与无奈溢于言表。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则通过日常的关怀与叮咛,展现了离别前的温馨与不舍,即使年华老去,这些话语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最后,“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夕阳下的人影拉长,更添了几分凄凉与不舍。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融入其中,三十年的时光如同飘风般逝去,只有在秋夜的灯火下,或许能与人分享这世事的变迁与感慨。而“向横塘。淡月昏烟,独雁回翔”则以横塘、淡月、昏烟、独雁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宁静的氛围,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