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见妹归欢聚,并坐房栊。细话离悰。
握手依依旧日同。鸡声惊醒天将晓,才喜相逢。
怎便抛侬。赢得鲛绡泪点浓。
朦胧见妹归欢聚,并坐房栊。细话离悰。
握手依依旧日同。鸡声惊醒天将晓,才喜相逢。
怎便抛侬。赢得鲛绡泪点浓。
这首《采桑子·梦妹》是清代季兰韵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主人公与妹妹重逢后复杂的心情。
首句“朦胧见妹归欢聚”,以朦胧的景象开始,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妹妹的归来带来了欢聚的喜悦。接着,“并坐房栊”描绘了两人在室内相依而坐的情景,温馨而亲密。接下来的“细话离悰”则揭示了两人交谈的内容,是对分别期间各自经历的深情细述,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和关怀。
“握手依依旧日同”一句,通过握手的动作,强调了两人之间不变的友情或亲情,仿佛回到了往日共同度过的时光。这种情感的连结,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怀旧之情。
“鸡声惊醒天将晓,才喜相逢”中,“鸡声”象征着清晨的到来,也暗示着短暂相聚的结束。尽管心中充满喜悦,但现实的限制使得相聚变得短暂,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眼前时光的情感。
最后,“怎便抛侬。赢得鲛绡泪点浓。”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妹妹突然离去的不舍和内心的痛苦。通过“鲛绡泪点浓”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丝般绵长,表现了深沉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采桑子·梦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人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对相聚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别离时的无奈与伤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城头学宫高巍巍,中有方井号墨池。
穷冬不竭春不溢,往往石眼通江湄。
故老相传右军宅,涤砚濡毫向池侧。
兰亭绝笔迹成尘,此间池水犹能黑。
绍兴之年值丙寅,一夕郁郁浮乌云。
乡闾拭目看盛事,集英三唱人姓陈。
又闻淳熙改元岁,隔春预作文章瑞。
甲科夺得汉庭魁,贤关解褐冠多士。
九岁奇童面圣颜,阖郡十人俱赐第。
近来复作烟雾飞,盈盈玉斗磨歙丝。
忽焉阴霾黯苍汉,模糊顷刻风披披。
巧如奇花开异草,天女织出绞绡衣。
须臾变态千万状,妙手点染水墨奇。
此事颇亦涉神怪,疑有鬼物来游嬉。
不然下垫千年龟,图书之祥将发挥。
吾乡文物盛洙泗,执经问道肩相随。
残膏剩馥大沾溉,诸生借润今其时。
文昌终有应图契,韩门高第皆可为。
先令地脉进佳贶,主张在公非义之。
《墨池发祥诗呈蒋教》【宋·刘名世】城头学宫高巍巍,中有方井号墨池。穷冬不竭春不溢,往往石眼通江湄。故老相传右军宅,涤砚濡毫向池侧。兰亭绝笔迹成尘,此间池水犹能黑。绍兴之年值丙寅,一夕郁郁浮乌云。乡闾拭目看盛事,集英三唱人姓陈。又闻淳熙改元岁,隔春预作文章瑞。甲科夺得汉庭魁,贤关解褐冠多士。九岁奇童面圣颜,阖郡十人俱赐第。近来复作烟雾飞,盈盈玉斗磨歙丝。忽焉阴霾黯苍汉,模糊顷刻风披披。巧如奇花开异草,天女织出绞绡衣。须臾变态千万状,妙手点染水墨奇。此事颇亦涉神怪,疑有鬼物来游嬉。不然下垫千年龟,图书之祥将发挥。吾乡文物盛洙泗,执经问道肩相随。残膏剩馥大沾溉,诸生借润今其时。文昌终有应图契,韩门高第皆可为。先令地脉进佳贶,主张在公非义之。
https://shici.929r.com/shici/tFZ1H.html
园清无瑕二三月,时见游丝转空阔。
谁人写此一段奇,著纸春风吹不脱。
纷纭纠结疑非书,安得龙蛇如许癯。
神纵政喜萦不断,老眼只愁看若无。
定知苗裔出飞白,古人妙处君潜得。
勿轻漠漠一缕浮,力道可采千钧石。
眷予弟兄情不忘,轴之远寄悠然堂。
谢公遗髯凛若活,卫后落鬒摇人光。
翻思长安夜飞盖,醉哦声落南山外。
乱离契阔三十秋,笔意与人俱老大。
政成著脚明河津,外家风流今绝伦。
文章固自有机杼,戏事岂足劳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