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持钵老应慵,尊酒惟便对雪峰。
丈室烟花连小苑,夹城云日递疏钟。
相期祗有青精饭,卜筑先留白鹤踪。
去住空门应不碍,肯论歧路各西东。
双林持钵老应慵,尊酒惟便对雪峰。
丈室烟花连小苑,夹城云日递疏钟。
相期祗有青精饭,卜筑先留白鹤踪。
去住空门应不碍,肯论歧路各西东。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同潘少承黄幼章过天宁寺访蔡山人子耕》描绘了一幅僧侣生活的画面。首句“双林持钵老应慵”,以“双林”暗指僧侣居所,描述了年长的僧人拿着饭钵,显得有些慵懒,可能暗示其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次句“尊酒惟便对雪峰”,则写僧人以清茶淡酒为伴,对景物如雪峰般的心境,表现出其清修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丈室烟花连小苑”,通过“丈室”和“烟花”描绘出寺庙环境的宁静与优美,小苑相连,宛如世外桃源。第四句“夹城云日递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氛围,夹城间的云日伴随着稀疏的钟声,时间在静谧中缓缓流逝。
第五句“相期祗有青精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期待的简单生活,只有青精饭(素食)足矣,反映出他们对简朴生活的认同。最后一句“去住空门应不碍,肯论歧路各西东”,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选择出家或世俗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认为无论去留,都不妨碍彼此的友情,各自追求的道路虽异,但心性相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对朋友选择的包容,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北城馀半里,漓水赴青林。
㟏岈混沌窍,窈窕剧幽㞥。
仄闻帝虞氏,赤虬时幸临。
涕花暗苍竹,九疑悲更深。
我来值秋杪,风日淡以阴。
桐树向萧爽,龙唇寒不吟。
散步下侧径,庙貌倚凄霃。
门铺桂子落,凉云闭晴阴。
周王后骏迹,应在他山岑。
端委复再拜,悠悠江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