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彻夜掩重门,急雨声高应鼓盆。
破屋有情看突兀,颠崖无力救倾翻。
街头浊浪如山壅,天上行云学马奔。
误向北邻招杜甫,不胜愁绝对空樽。
悲歌彻夜掩重门,急雨声高应鼓盆。
破屋有情看突兀,颠崖无力救倾翻。
街头浊浪如山壅,天上行云学马奔。
误向北邻招杜甫,不胜愁绝对空樽。
这首诗描绘了在连绵不断的暴雨中,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首句“悲歌彻夜掩重门”以悲歌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法排遣的情绪,通过“彻夜”和“掩重门”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压抑的氛围。接着,“急雨声高应鼓盆”一句,通过“急雨”和“鼓盆”的声音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和诗人情绪的激荡。
“破屋有情看突兀,颠崖无力救倾翻”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破屋和颠崖以情感,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诗人对这种破坏的无力感。破屋在风雨中显得更加突兀,颠崖则无力抵抗倾覆的命运,这些意象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街头浊浪如山壅,天上行云学马奔”两句,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街头的浊浪如同山岳般阻塞,天上的行云则像是马匹一般狂奔,生动地描绘了暴雨带来的混乱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
最后一句“误向北邻招杜甫,不胜愁绝对空樽”,借用杜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也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最终,诗人只能面对空酒杯,表达出深深的无奈和寂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暴雨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力感、内心的愁苦以及对友情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昨梦春风花满枝,是花到眼是新诗。
如今梦断春无迹,不记题诗付与谁。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
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後人凄断。
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