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气冷雨为雪,著地消融原利农。
只有最高偏好看,皑皑玉积两三峰。
入山气冷雨为雪,著地消融原利农。
只有最高偏好看,皑皑玉积两三峰。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降雪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的壮丽与对农业的益处。首句“入山气冷雨为雪”以动态的手法描绘了进入山区后气温骤降,雨水凝结成雪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著地消融原利农”则转而描述了雪落地后的融化过程,强调了雪水对农田的滋养作用,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后两句“只有最高偏好看,皑皑玉积两三峰”进一步聚焦于山顶的雪景,通过“皑皑玉积”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顶上积雪如玉般洁白、晶莹剔透的景象。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视线引向了远处的两三座山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还蕴含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步绕西湖九里松,归来诗句有新工。
旧游开眼谁同梦,又欲携君过浙东。
不干老眼眩生花,自是诗人醉墨斜。
从此绛州烟水窟,竹篱茅舍子真家。
老蝶凌风作晚狂,小春争得媚寒乡。
池边团碧擎残雨,林末轻红拒薄霜。
笑我何时书竹帛,似君依旧踏槐黄。
相寻一醉能来否,枉费公家压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