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谷云门奏,依峰凤吹清。
左招起止节,曲尽涧岩情。
似降仙宫调,浑非尘市声。
度松添缥缈,拂水致纵横。
地远无嫌急,居高乃益宏。
不缘聆始作,安得绎如成。
隔谷云门奏,依峰凤吹清。
左招起止节,曲尽涧岩情。
似降仙宫调,浑非尘市声。
度松添缥缈,拂水致纵横。
地远无嫌急,居高乃益宏。
不缘聆始作,安得绎如成。
这首诗描绘了在翠峰高处安置笙歌,于玉华岫置法曲一部,自香岩室隔谷招之奏小令数阕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谷间音乐的美妙与独特。
“隔谷云门奏,依峰凤吹清”,开篇即以云门之奏和凤吹之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云门奏乐,仿佛是从云端传来,而依峰的凤吹,则是清雅至极,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音乐的高洁与纯净。
“左招起止节,曲尽涧岩情”,描述了音乐随着节奏起落,仿佛能触及每一处山涧岩石的情感。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传递,它能够触动人心,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深意。
“似降仙宫调,浑非尘市声”,将音乐比作从仙宫降下的旋律,与世俗的声音截然不同,强调了音乐的神圣与超凡。这种音乐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让人感受到超越现实的美好。
“度松添缥缈,拂水致纵横”,进一步描绘了音乐在自然中的流动,如同松间的轻雾,水面上的波纹,既缥缈又自由,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景象。
“地远无嫌急,居高乃益宏”,说明音乐不受地理限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其宏大的气势。这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赞美,也是对音乐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触动人心深处的感慨。
“不缘聆始作,安得绎如成”,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音乐创作与欣赏之间关系的思考。只有亲耳聆听,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奥妙,感受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