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减却风情大。百样收心待不作。
恰恨仙翁停画舸。
雪中把酒,美人频为,浅破樱桃颗。
清歌谁许阳春和。悄不放、遥空片云过。
惊落梁尘浑可可。
一声啭处,故园春近,桃李还知么。
年来减却风情大。百样收心待不作。
恰恨仙翁停画舸。
雪中把酒,美人频为,浅破樱桃颗。
清歌谁许阳春和。悄不放、遥空片云过。
惊落梁尘浑可可。
一声啭处,故园春近,桃李还知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名为《青玉案·其三》。诗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逝去风情的惆怅之情,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
首句“年来减却风情大”,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风情渐减,岁月在无声中消磨着青春和热情。接着,“百样收心待不作”,则是诗人对外界诱惑的自我克制,内心已经准备好要专注于某种事物,但又似乎在等待时机,不愿轻易动笔。
第三句“恰恨仙翁停画舸”,表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和不满。这里的“恰恨”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仿佛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而“仙翁停画舸”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这个境界似乎与现实中断断续续的创作状态相去甚远。
下一句“雪中把酒,美人频为”,诗意转折,描述了一个温馨而富有情调的画面。在寒冷的雪中,与美好的人共同享受酒宴,那份温暖和愉悦是如此难得。这里的“美人”不仅指外貌,也象征着内心所向往的理想。
接着,“浅破樱桃颗”,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樱桃初熟,食之感受既有味蕾上的享受,也有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的珍惜。
“清歌谁许阳春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音乐和文学创作的向往。清新脱俗的声音,仿佛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艺术追求又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接下来的“悄不放、遥空片云过”,则转而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诗中的“悄不放”表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追求,而“遥空片云过”则是对自然界中那份淡定与从容的向往。
紧接着,“惊落梁尘浑可可”,这里的“惊落”表达了一种突然而来的感受,可能是一阵风,也许是一个启示。而“梁尘浑可可”则是在描述一种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那份恰到好处的平衡和宁静。
最后,“一声啭处,故园春近,桃李还知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家乡和童年记忆的怀念。一个小鸟的叫声(“啭”),就能唤起对远方故土的思念,那里春天即将到来,而那些曾经熟悉的景物,如桃李之类,是否还能认得出呢?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以及对艺术创作和自然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弟兄双鬓渐如霜,惆怅天南各一堂。
共席恰还欣对菊,分飞空复想寻芳。
丛枝带月疑无色,细蕊经寒尚有香。
何似棣棠花靴匕,徘徊今夕岂能忘。
午馀卧起睡初醒,惮暑科头谢送迎。
忽报西邻售旧业,勉从东乞赴新盟。
忆昔全基称壮丽,视今存室尽颓倾。
满怀往事抛流水,一任旁人更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