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耽僻处,不问世升沉。
染翰临池水,高风寄竹林。
槛浮清涨月,窗落晚秋阴。
自是云霄客,毋怀萝薜心。
读书耽僻处,不问世升沉。
染翰临池水,高风寄竹林。
槛浮清涨月,窗落晚秋阴。
自是云霄客,毋怀萝薜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在水边竹林中读书的生活场景,充满了隐逸之风和超然物外的情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人远离尘嚣、沉浸于自然与书卷之间的宁静生活。
首句“读书耽僻处,不问世升沉”,开篇即点明了友人的生活方式——在偏僻之地专心读书,不关心世事的起伏变化。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体现了对知识的纯粹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接着,“染翰临池水,高风寄竹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读书的环境。他以池水为墨,竹林为伴,这样的场景不仅富有诗意,也暗示了友人高洁的人格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倾向。
“槛浮清涨月,窗落晚秋阴”则通过景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月光洒在栏杆上,仿佛与清波共舞;晚秋的阴云笼罩窗户,增添了几分深沉与幽远。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出友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
最后,“自是云霄客,毋怀萝薜心”两句,表达了友人虽身处凡尘,但心志高远,如同云中之客,不为世间琐事所累。他没有世俗的牵绊,保持着纯净的心灵,向往着更高远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读书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向往。
清晨出古县,独遇卖花翁。
芍药三数朵,琼苞出渐红。
皎如情人未梳洗,朱帘半掩娇春风。
去年维扬陪胜赏,此花开谢旬月中。
名园胜刹处处有,深畦浅垄无西东。
品流已多搜绝异,若数英俊遗凡庸。
迩年新花更奇巧,造化彫琢何时穷。
离家今日已千里,云雨浩荡迷淮东。
而今又及赏花月,因循不赏花更空。
寄语维扬好相识,花时勉泛黄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