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
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
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
诗言留彼美,欲和惭无盐。
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
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
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
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
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
诗言留彼美,欲和惭无盐。
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
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
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李察推留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以及自身的困境。首句“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以饮食比喻自己的学问积累,虽丰富但易生厌倦,暗示了对知识的追求已不再新鲜。接着,诗人询问朋友为何总是频繁来访,使自己深感困扰,“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诗人自谦学问浅薄,难以在道义上有所增进,“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流露出对自我能力的反思。然而,他仍珍视友情,即使生活困苦,也坚持吟咏诗歌,“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表明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坚守。
面对朋友的离去,诗人内心充满哀伤,“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生活的艰难使他声音凄凉,“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他虽然想留下美好的诗篇赠予朋友,却自感才情不足,“诗言留彼美,欲和惭无盐”。
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表达对困境的无奈,“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如同以短剑对抗长矛,难以抵挡。他又比喻自己如握枯蒿,在逆境中挣扎,“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最后,诗人感叹自身病入膏肓,无人能给予救治,“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