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杜少陵墓》
《杜少陵墓》全文
清 / 刘青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

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

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

(0)
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首句“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开篇即营造了一种遥远而哀愁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追思过往的场景中。北邙山作为古代帝王陵寝之地,在这里寄托着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回忆。

接着,“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两句,通过对比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壮志与未能抵达心中的理想之地的遗憾,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失落。巫峡与襄阳,一南一北,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暗含着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对故国的思念具象化为遥远的距离和漫长的岁月。三千里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也是心灵上的隔阂;二十霜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内心经历了多少风雨与变迁。

最后,“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将笔触转向历史人物,稷契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此处借指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诗人感叹这些贤者的理想与抱负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与悲愤。这句诗以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使得整首诗具有了超越个体的普遍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历史深度。

作者介绍

刘青藜
朝代:清

(1664—1707)河南襄城人,字太乙,一字卧庐,号啸月。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庶吉士。父丧,哀毁呕血,事母不复出。专意为诗。有《高阳山人诗文集》、《金石续录》。
猜你喜欢

雨阻海州公署

昏黄海气日霏霏,洒到枯枝绿暂肥。

梦绕君亲徒内讼,路迷去住可忘机。

晨趋野市鱼蔬绝,夜伴孤城鸣吠稀。

赖是数编相对寂,舟舆到处足因依。

(0)

夜坐柬潘右安闵园客·其二

未觉有馀思,皆因静后生。

百虫纷欲语,秋意淡相迎。

寒照才能续,悲欢以次平。

灵根须共惜,辛切见交情。

(0)

秋夜·其三

擘将心事恳来生,首尾伤心凑不成。

点点明河寒似水,教人著眼怕分明。

(0)

又赋伤心行·其九

亦欲斥幽愤,如何又拊膺。

眼穿墙角日,心脆过年灯。

露逼愁红懒,鸡寒苦叫仍。

梦馀还耐忖,树底叶翻棱。

(0)

乙亥春日·其三

垂戒由来叹积薪,徐思致变岂无因。

官须刻急方称健,人到流亡始疾贫。

白屋按戈嗔作语,圜扉入夜冷飞燐。

缓刑薄税寻常药,聚口攒眉容易陈。

(0)

使竣还里发自蕲上

步步流泉引径斜,竹篱深映两三花。

暖当蔬甲浓熏麝,烟薄枝头翠作衙。

已觉乡心从此整,为怜春事几分赊。

驱车那惜冲风雨,记得归鞭旋及瓜。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