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舍幽栖处,柴门接野田。
一春滋草径,三月酿花天。
林雀喧晨霁,邻鸡报午烟。
频年收获好,膝下得欢然。
东舍幽栖处,柴门接野田。
一春滋草径,三月酿花天。
林雀喧晨霁,邻鸡报午烟。
频年收获好,膝下得欢然。
这首清代李美仪的《奉和家大人草堂课耕韵(其二)》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诗人以"东舍幽栖处"开篇,展现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柴门接野田"进一步强调了草堂与田野的紧密相连,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和谐的生活气息。
"一春滋草径"写出了春天里小径上草木繁茂,生机盎然,显示出大自然的活力。"三月酿花天"则点明了春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林雀喧晨霁"通过鸟儿在雨后清晨的欢快鸣叫,描绘出清晨的清新与宁静。
"邻鸡报午烟"一句,通过邻家鸡鸣报时,暗示了农耕生活的规律和乡村生活的恬淡。最后两句"频年收获好,膝下得欢然"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家庭和睦、共享天伦之乐的满足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河流洋洋,维鲤维鲂。君子有母,君子之光。
乌飞提提,子则哺之。君子有母,何以事之。
南山有云,凄其以雨。我则有母,莫在膝下。
岂无好爵,我不敢私。母寒母燠,归视母宜。
席何乡矣,衽何趾矣。其何羞矣,命我妇子。
我游四方,妇子甚敬。虽有妇子,不如我仁。
嗟予有子,事我甚善。女则有子,事女无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