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元仙伯,旧从当日,太一下生。
念道尊德贵,体隆貌重,盖天勋业,出世才名。
父子一时,君臣千载,侍宴通宵留太清。
衣冠盛事,满床象简,隔坐云屏。年年此夜寒轻。
正在东风下,不夜城。
看御杯重劝,宸章屡赐,盛传歌舞,高会簪缨。
桃李玉姬,芝兰子舍,尽向三台瞻寿星。
从今去,愿千春献祝,午夜观灯。
左元仙伯,旧从当日,太一下生。
念道尊德贵,体隆貌重,盖天勋业,出世才名。
父子一时,君臣千载,侍宴通宵留太清。
衣冠盛事,满床象简,隔坐云屏。年年此夜寒轻。
正在东风下,不夜城。
看御杯重劝,宸章屡赐,盛传歌舞,高会簪缨。
桃李玉姬,芝兰子舍,尽向三台瞻寿星。
从今去,愿千春献祝,午夜观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当时的豪华气派和欢乐情境。从“左元仙伯”起首,可见诗人对此人的尊崇与敬仰,这个人物形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念道尊德贵,体隆貌重”,则进一步描写了这位人物的高贵与庄严气质,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或是道教中的仙境。紧接着,“盖天勋业,出世才名”表明了其非凡的成就和声望,这些都超出了普通人的范畴。
“父子一时,君臣千载”,则跳跃到时间的维度,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人伦关系和政治格局。接着,“侍宴通宵留太清”描绘了夜晚宴会的悠长与纯净,这里的“太清”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最高天界,也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衣冠盛事,满床象简,隔坐云屏”,则通过对服饰、文书和座位的描写,再现了宴会上豪华的景象。这里的“象简”可能指的是用玉制成的简册,而“云屏”则是装饰华丽的屏风。
“年年此夜寒轻”,诗人提到了特定的一个春夜,虽然天气有些许凉意,但在这样的宴会中却感觉不到寒冷。紧接着,“正在东风下,不夜城”,则通过对春夜东风和不眠之城的描写,强调了宴会的长久与热闹。
“看御杯重劝,宸章屡赐,盛传歌舞,高会簪缨”,这里展现的是君王赏赐和宴会上的热烈气氛。诗人通过对饮品、皇恩和宴会娱乐的描绘,表现了最高统治者的慷慨和宴会的盛大。
“桃李玉姬,芝兰子舍,尽向三台瞻寿星”,则转向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长寿之愿的表达。这里的“三台”可能是指宫廷中的高台,而“寿星”则象征着永恒和吉祥。
最后,“从今去,愿千春献祝,午夜观灯”,诗人表达了自此以后每到春天都要为这场宴会所承载的美好时光祈福,同时也提到了午夜观赏花灯的习俗,作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盛大宴会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尊贵、宴会豪华、时间永恒等主题的展开,展现了古代宫廷文化中的一种理想化生活状态。
病骥伏长坂,悲鸣想戎轩。
游鱼落枯肆,堕泪临河坟。
人生道脩阻,趼足穷昆崙。
沈渊探骊颔,一跌万鬼邻。
我老不解事,区区算沙尘。
读书亦良苦,内视馁且贫。
为文富诙笑,初不救否屯。
尔来自箴切,习气不复存。
方将补黥劓,寂兀谢世纷。
朝露视穷达,春冰释痴嗔。
君胡创推激,发我惰与昏。
如君东吴秀,俊拔昔所闻。
名驹始就秣,意气已不群。
抗脏市门客,岂堪同日论。
负郭三顷稻,并田五亩园。
人生如此足,安用华其轩。
亲戚居南陌,交游在东村。
有酒辄共醉,倾输见情言。
三径杂桃李,九畦莳兰荪。
黄柑百头奴,碧梧万支孙。
山供景无尽,石映溪不浑。
桑麻中馈任,布刈邻翁论。
下以活妻孥,上以奉凊温。
时从赤松子,亦访吴市门。
嗟我抱此志,十年若朝昏。
家山眇天末,松菊岂复存。
兹园临官道,坐笑车马奔。
前山复场圃,疏筑随坳墩。
我来适春秾,乱眼红青纷。
恍然动乡思,梦寄东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