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皂帽》
《皂帽》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皂帽冬常著,青山老自看。

鸟怜池树静,云近岳天寒。

淡食随人给,藜床任地安。

閒来过道院,不为访金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穿着皂帽,在冬日里独自欣赏青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句“皂帽冬常著”,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时节,皂帽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常服,暗示着老者的身份不凡。同时,“冬常著”也体现了老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适应与习惯。

“青山老自看”,进一步描绘了老者在冬日里独自观赏青山的画面。这里的“老”字不仅指老者年岁已高,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长久欣赏与深沉情感。“自看”则强调了老者对自然的独立观察与感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鸟怜池树静,云近岳天寒”,通过鸟儿对静谧池边树木的怜爱和云朵靠近山岳时带来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鸟儿的活动和云的动态,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同时也反衬出老者内心的平静与孤独。

“淡食随人给,藜床任地安”,描述了老者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以清淡的食物满足日常所需,不求奢华;在简陋的藜床之上安然度日,不追求物质的富足。这反映了老者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闲来过道院,不为访金丹”,点明了老者偶尔会去道院闲逛,并非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这既是对老者生活情趣的一种展现,也是对其精神追求的概括。通过这样的行为,老者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幅生动的文人隐逸生活的画卷。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情诗其九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0)

九日渡江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0)

玉女摇仙佩.秋情

霜天破夜,一阵寒风,乱淅入帘穿户。

醉觉珊瑚,梦回湘浦,隔水晓钟声度。不作高唐赋。

笑巫山神女,行云朝暮。

细思算、从前旧事,总为无情,顿相孤负。

正多病多愁,又听山城,戍笳悲诉。

强起推残绣褥,独对菱花,瘦减精神三楚。

为甚月楼,歌亭花院,酒债诗怀轻阻。待伊趋前路。

争如我双驾,香车归去。

任春融、翠阁画堂,香霭席前,为我翻新句。

依然京兆成眉妩。

(0)

牧童歌十首·其七

野花簪短笠,露湿蔓青青。

莫笑儿童小,人间河鼓星。

(0)

颂古二十八首·其十三

三尺寒光射斗牛,镆铘提处鬼神愁。

蛮夷不识军将令,误入重围血颈流。

(0)

铁牛

骨格纯刚蹄角全,轩然鼻孔自辽天。

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