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失旧期,踌躇搔首日沈西。
风生杨柳鸦先觉,寒过梧桐凤不栖。
山色雪迷春意老,雁声云遏暮天低。
苏门二月春光好,好逐东风发马蹄。
寒食清明失旧期,踌躇搔首日沈西。
风生杨柳鸦先觉,寒过梧桐凤不栖。
山色雪迷春意老,雁声云遏暮天低。
苏门二月春光好,好逐东风发马蹄。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铸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首句“寒食清明失旧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日期的错失,流露出淡淡的遗憾。接下来的“踌躇搔首日沈西”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随着夕阳西下,他的思绪也愈发沉重。
“风生杨柳鸦先觉,寒过梧桐凤不栖”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春天的消逝和寒冷的到来。杨柳轻摇,乌鸦的叫声预示着季节的变换;梧桐经受寒意,凤凰不再停留,寓言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山色雪迷春意老,雁声云遏暮天低”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山色因春雪而模糊,雁鸣在浓厚的云层中显得低沉,烘托出诗人对春光逝去的哀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一句“苏门二月春光好,好逐东风发马蹄”,诗人转而寄希望于苏门春光的美好,希望能如东风般驱散心中的阴霾,重新振作,扬鞭策马向前。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一函香帛出彤墀,东祀亲烦阁老斋。
七十二君封禅地,百千万世帝王师。
新朝望秩遵虞典,故国牲牢忆汉祠。
祝册御名劳自署,华原使传已先驰。
颂声远播怀柔后,道化孚昭感格时。
登望杜陵游甚壮,低回迁史去何迟。
秦碑细剔莓苔字,周桧徐攀雨露枝。
秘迹未缘窥玉牒,遗音如或听金丝。
长途记述诗偏富,盛礼遭逢兴亦奇。
青简裁成须大手,銮坡翘首数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