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连旬苦未休,飘风数日又何求。
山中茅屋频摇撼,疑是浮家海上舟。
骤雨连旬苦未休,飘风数日又何求。
山中茅屋频摇撼,疑是浮家海上舟。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诗人蓝智所处的恶劣自然环境。"骤雨连旬苦未休,飘风数日又何求",这两句写出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和狂风不断,给人带来的困扰和疲惫,诗人似乎在质问上天为何这样的苦难还未停止。接着,"山中茅屋频摇撼,疑是浮家海上舟",诗人身处山中简陋的小屋,感受到强烈的颠簸,仿佛小屋就像漂泊在海上的船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动荡生活的忧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艰难与不安,透露出一种坚韧中带着淡淡的哀愁的人生态度。
浩浩巴陵江,虹光贯明月。
峨峨清风岭,壁色立积铁。
石或有时泐,水或有时竭。
卓彼韩王二节妇,齧指题诗迹不灭。
纵使字迹有时灭,汗青不磨此贞节。
猗哉禹氏生婵娟,节与铁石应同坚。
良人与子各离散,母抱幼子身俱坚。
哀哀危苦词,吁天天何言。
妾生何不辰,薄命凋芳年。
妾臂可即断,妾衣不可牵。
乌合羝跪彼何人,我独大义报所天。
指血仓卒不得书,泪血直欲流成渊。
明珠白璧委鱼腹,至今生气犹凛然。
呜呼丈夫秉节有如此,身后千年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