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夏纳凉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即设定了一个悠闲的乡村场景,柳树环绕的暑亭显得格外宁静而又遥远。诗人通过“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表现了主人公在夏日里轻松愉悦的情境,仿佛能听到琴声与高踏草丛间的自然和谐。
接着,“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喜爱,以及朋友到来的时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夏日的清风不仅消暑解渴,更是友情的象征。“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则将视线转向远方,那流水潺潺的声音和对古老城池的遥望,都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描绘了夏日最热的时候,溪水涓涓,带来清凉。这里的“凄”字用得极好,不仅形容气候,更有情感上的淡漠和宁静。“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本性的喜爱,以及对那些同样享受大自然的生物——水鸟的亲近感。
最后,“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和“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态度的人物的观察与理解。诗中提到的“禅子”、“逸民”各有其生存智慧,而“高世量”的人物更是超脱于世俗的评价标准,拥有着不凡的胸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纳凉之景,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淡定。
黄金作台留好客,好客不留秋月白。
东风吹雪满衣襟,却赋长歌送行客。
辽东之山医巫闾,六月五月雪不除。
昨朝遣使降香去,五尺冰上行飞车。
知君江上惯舟楫,快马如龙亦徒设。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
我本蜀人随水来,结屋与子相邻隈。
白发京尘不归去,临风相送兴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