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南寺·其六》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南寺·其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0)
翻译
向东去时忧虑攀爬石头,向西来时害怕过桥。
碧绿的潭水仿佛在考验我,白色的塔孤独地召唤着我。
野外的馈赠虽微不足道,乡村的酒却能慰藉我的寂寞。
路途尽头斧头也无处施展,只有松桂能直插云霄。
注释
东去:向东。
愁:忧虑。
攀:攀爬。
石:石头。
西来:向西。
怯:害怕。
渡:过。
桥:桥。
碧潭:碧绿的潭水。
试:考验。
白塔:白色的塔。
苦相招:孤独地召唤。
野馈:野外的馈赠。
惭:感到惭愧。
微薄:微小不足。
村沽:乡村的酒。
寂寥:寂寞。
路穷:路途尽头。
斤斧绝:斧头无处施展。
松桂:松树和桂树。
干霄:直插云霄。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豪放派词风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与向往之情。

“东去愁攀石”,展现了诗人东行时的心境,愁绪不断地如同攀附在岩石上。"西来怯渡桥"则描写了西行时的踌躇,不敢轻易跨过桥梁,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犹豫和不安。

“碧潭如见试”中,“碧潭”指的是清澈的水潭,而“如见试”则是比喻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感觉自己仿佛在接受一种精神的考验。"白塔苦相招"中的“白塔”可能是一处标志性建筑,"苦相招"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事物的深深向往。

“野馈惭微薄”中,“野馈”指的是乡间的小吃,而“惭微薄”则是说这些简单的食物让诗人感到有些羞愧,因为它们太过简单。"村沽慰寂寥"则写出了在偏远的山村中,通过喝酒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最后,“路穷斤斧绝”描绘了道路的崎岖和行走的艰难,而“松桂得干霄”则是说在这困境中,只有松树和桂树能够高耸入云,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精神上的超脱。

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食物、建筑等元素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朝中措·我生辰在斗牛中

我生辰在斗牛中。
井路有何功。
运转峨眉山月,按行雪界天风。
归欤老矣,愁添鬓白,酒借颜红。
丘壑堪容我辈,轩裳分付诸公。

(0)

贺参政二首

东府西枢纪诞辰,非烟郁郁更纷纷。
共知崧岳生申伯,竞把旃檀寿卯君。
燮理已成六月雨,经纶更作八荒云。
齐安即是安天下,敢为先生诵所闻。

(0)

咏六和塔

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0)

闲中口占数绝·园丁去乌蜂

见说包蜂一采花,群飞啄蜜喙如鸦。
虽然冗食真堪汰,笑语园丁且放衙。

(0)

圃中问讯梅友老榦疏花有足喜者

洗出金滩锁骨沙,种成老树竞槎牙。
冰霜历尽肌生玉,窗牖寒深影到纱。
旧岁枝头新岁景,十分好处一分花。
谁言冷圃惟秋菊,春意撩人乃尔耶。

(0)

孟童中异科而还来访余於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
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
君门蔼世勋,夐轶四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
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
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老翁欲笞儿,眼看拾青紫。
一朝闻九关,赍予出周篚。
我朝晏与杨,炳炳贵名起。
愿子志远大,勤学踵前轨。
家尊我相知,作诗赠归骑。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