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变气候,促织阶下鸣。
切切鸣不已,倦客心自惊。
中夜揽衣起,星疏松月明。
念彼同怀人,迢迢隔山城。
此身无羽翼,不得东南征。
聊作相思吟,寄此千里情。
白露变气候,促织阶下鸣。
切切鸣不已,倦客心自惊。
中夜揽衣起,星疏松月明。
念彼同怀人,迢迢隔山城。
此身无羽翼,不得东南征。
聊作相思吟,寄此千里情。
这首宋代诗人释文珦的《天竺中夜》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白露变气候”点出季节转换,白露已至,气候渐凉。接着,“促织阶下鸣”以虫鸣声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清,促织的“切切”鸣叫似乎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愁绪。
“倦客心自惊”流露出诗人作为游子的孤寂与疲惫,夜晚的清醒让他更加意识到与远方亲人的分离。“中夜揽衣起”描绘了他因思念而难以入眠,披衣起身的情景。抬头望见“星疏松月明”,这明亮的夜空更添了他的思乡之情。
“念彼同怀人,迢迢隔山城”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他们被山川阻隔,无法相见。“此身无羽翼,不得东南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行动的渴望,无奈现实所限,无法前往亲人身旁。
最后两句“聊作相思吟,寄此千里情”揭示了诗人以诗歌为载体,寄托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天台几千仞,秀色浮苍穹。
下有委羽山,迢迢赤城东。
晴湍激飞瀑,灵鹊巢长松。
眷彼遗世士,诛茅白云通。
筑室倚飞霞,开轩待清风。
种菊充糇粮,插槿当垣墉。
孤高性所玩,夷旷思无穷。
击壤节酣歌,据石抚丝桐。
迕俗幸无累,寡欲不期丰。
谁刊蒋诩径,庶蹑羊求踪。
予将息尘鞍,赏心冀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