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几万贼,亦良将,亦名儒,独有千秋,萝山不见;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是忠臣,是义友,又弱一个,湘水无情。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几万贼,亦良将,亦名儒,独有千秋,萝山不见;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是忠臣,是义友,又弱一个,湘水无情。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罗泽南的卓越功绩与高尚品德。上联“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几万贼”描绘了罗泽南率领弟子们英勇作战,攻占多座城池,斩杀大量敌人的壮烈场景,展现了其作为将领的非凡才能和勇敢精神。
下联“亦良将,亦名儒,独有千秋,萝山不见”则进一步肯定了罗泽南不仅在军事上有杰出表现,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深厚造诣,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其中“独有千秋”表达了对罗泽南历史地位的崇高评价,“萝山不见”则可能暗含对罗泽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后半部分“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是忠臣,是义友,又弱一个,湘水无情”则赞美罗泽南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贡献,以及他作为忠诚的臣子和正义的朋友所展现的高尚品质。最后以“湘水无情”收尾,既是对湘江水无常性的感慨,也是对罗泽南英年早逝的哀悼。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情的赞语,全面展现了罗泽南作为军事家、学者、忠臣和义友的多重身份和卓越成就,表达了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思和高度敬仰。
千里惊沙眯人目,天愁地暗乌鸢哭。
铁甲霜浓彻骨寒,万马无声虎貔缩。
红弰角劲雁影高,朔风栗栗铦于刀。
衔枚夜战路如漆,冰须堕指誇粗豪。
将军毳幕愁春热,猎骑如云踏燕雪。
何处关楼起远思,一声霜竹吹梅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