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云气隔尘埃,制诏中书选茂才。
藜照何须烦太一,要观数世育台莱。
道山云气隔尘埃,制诏中书选茂才。
藜照何须烦太一,要观数世育台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洁清幽的画面,诗人站在道山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尘世喧嚣隔绝。他关注的是朝廷的人才选拔,认为无需借助神灵之力(太一),重要的是考察那些能够数代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官员。"藜照"可能指的是微弱的藜火之光,象征着选拔人才时注重实际能力和长远影响。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公正选贤任能的重视和对教育培养的深思。
狂风吹飞花,烂漫天地间。
春归花已歇,游子亦云还。
言赴庭闱召,行色已在颜。
岂在蓬荜徵,为子驻征鞍。
岂无藜与藿,与子共盘餐。
念子久游行,归得义所安。
及时道当进,为养禄要干。
一吟送子诗,感恻泪沾翰。
昔我忠宪公,握节临西州。
于今三十载,馀爱尚应留。
旌旗怆独往,山水记同游。
一歌缁衣诗,涕下不能收。
禅关严城侧,深靓辟华构。
方吾挟书来,值子出杅后。
欣然出浊酒,谈笑坐清昼。
三四同来人,颇喜出邂逅。
牵衣起相酌,曾不烦劝侑。
纷披索潜逃,顾壁恨无窦。
不谓一樽乐,有踰万金寿。
瓶罍忽已竭,馀兴不自收。
走登故人堂,拜叙十年旧。
夜深跃马归,不畏妾妇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