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
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
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
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
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
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
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
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山人》,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自古山人合在山”,表达了山人(隐士)本应生活在山林之中,与自然为伴的传统观念。次句“山人何幸此偷安”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能暂时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宁静生活的庆幸。
第三句“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写出了山人的闲适生活,衣着简朴,无需官场繁文缛节,仅以簪子固定夏日草帽,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风度。第四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虽然酒量有限,但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空间,不追求奢华。最后一句“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忠诚,他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都封存起来,准备以实际行动报答君王的恩情,但又深知这份恩情难以完全回报。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展现了隐士的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人格理想。
幕府增辉,前度刘郎,又还到来。
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绮罗丛里,欢动春雷。
彩笔新题,金钗半醉,当日英雄安在哉。
开筵处,是真仙福地,不着纤埃。
堪怜倦客情怀。
听吹竹弹丝金奏谐。
有黄花插鬓,何妨欹帽,绿橙醒酒,莫惜空罍。
坐上疏狂,帘间姝丽,应想横波一笑回。
停杯久,待娇歌缓劝,归骑休催。
天启重光,地锺上瑞,有人起自东山。
当年谢傅,几曾鹤发貂冠。
不似文章隽老,重来鸣步斗枢间。
洪钧转,五原草绿,太白兵闲。
运庆今朝初度,正日添纹线,月挂冰盘。
恩重御壶宣劝,喜溢天颜。
听取沙堤好语,金科红篆押千官。
春长在,调元鼎里,不假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