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生诗思,閒中长道心。
自应尊椟玉,不省说籯金。
芳树流春色,空庭落午阴。
日和风更澹,此乐有谁寻。
静里生诗思,閒中长道心。
自应尊椟玉,不省说籯金。
芳树流春色,空庭落午阴。
日和风更澹,此乐有谁寻。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閒述》。诗中描绘了诗人于宁静之中,思绪如泉涌动,心灵得以放松与成长的场景。诗人在闲适的环境中,对自身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珍贵的是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财富。
“静里生诗思,閒中长道心。” 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于宁静中激发了创作灵感,内心也逐渐走向了道家哲学的境界。这里的“诗思”不仅指诗歌的构思,更包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閒中长道心”则暗示了在闲暇之余,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更加接近了自然与宇宙的和谐之道。
“自应尊椟玉,不省说籯金。”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价值观。他认为真正的尊贵在于内在的品质和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财富的积累。这里的“椟玉”比喻珍贵的内在品质,“籯金”则是指大量的金银财宝,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芳树流春色,空庭落午阴。” 描述了春天的美景,树木繁茂,春色盎然,庭院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投下了斑驳的阴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象征。
“日和风更澹,此乐有谁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和谐之乐的感慨。在温和的日光和轻柔的微风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满足与快乐,但这种快乐似乎难以被他人理解或分享。这里既有对自我发现的喜悦,也有对与世隔绝的孤独感的微妙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在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宁静中寻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追求。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
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
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
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
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
新图苍莽烟水寒,复有疏篁间枯木。
一客负薪山路长,一客傍船渔在梁。
荒林无人日未落,偶坐有意俱相忘。
知君老去犹爱此,能以安閒遗孙子。
愧我十年尘土间,按图欲借溪南山。
忆昔下马扣我门,惠连种豆归南村。
脱巾漉酒共一醉,秉烛题诗期再论。
人生安得长相见,世事谁知回首变。
惆怅鸰原负急难,凄凉鹤发甘贫贱。
清尊重对黄花前,更为后会知何年。
菟裘问地君思隐,蜕骨名山吾欲仙。
霞洲玉洞秋风老,更有何人拾瑶草。
因君为我问三苏,墨池霜菊年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