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亭绿砌吐清幽,四壁图书手自雠。
人向并汾誇地主,事从吴楚出风流。
芳尊不避飞霜色,小语能宽入暝愁。
除却太行排牖到,岂知蓬迹在他州。
红亭绿砌吐清幽,四壁图书手自雠。
人向并汾誇地主,事从吴楚出风流。
芳尊不避飞霜色,小语能宽入暝愁。
除却太行排牖到,岂知蓬迹在他州。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与友人在园亭中聚会的情景。首句“红亭绿砌吐清幽”,以“红亭绿砌”渲染出园亭的雅致与清幽,仿佛自然与建筑和谐共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接着,“四壁图书手自雠”一句,不仅展现了主人对书籍的珍爱和亲自校对的严谨态度,也暗示了园亭主人的文化修养和高雅情趣。
“人向并汾夸地主,事从吴楚出风流”两句,通过对比并汾之地的豪迈与吴楚之地的风流,表达了对聚会主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运用了地理方位的象征意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巧妙融合,增强了诗句的意境深度。
“芳尊不避飞霜色,小语能宽入暝愁”则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温馨与欢乐。即使在秋夜的寒霜中,主人依然热情款待,以美酒暖人心,以轻言细语化解宾客的忧愁,营造了一种宾主尽欢的和谐气氛。
最后,“除却太行排牖到,岂知蓬迹在他州”两句,以太行山为喻,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即便身处他乡,也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如同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方的朋友一般。这既是对友情的深情赞颂,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相遇与离别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亭环境、聚会场景以及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时的雅趣与深情,以及对友情、文化传承的珍视。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义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
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
三朝直内庭,受恩早且渥。
其诗喜谈禅,学苏太相去声著。
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
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
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
摇落年华,宋玉又伤幽怨。
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
玉书难寄,楚天空阔,梦迷人远。叹双鬓、年来较短。
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只见青山,谁见古时人面。
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
新愁顿起,半窗暝雨,一声归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