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
《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全文
金 / 段克己   形式: 古风

我爱兴上人,閒处先著脚。

虽有买山钱,难寻一丘壑。

向来栖息地,龙象久寂寞。

重寻林下径,竹石苦纷薄。

溪水恣交流,岩花自开落。

却埽丈室中,一瓶还一钵。

净乐题其颜,尘缘聊解缚。

寥寥千载下,此理谁发药。

我今为拈出,未免一重错。

有净必有垢,无苦亦无乐。

浑沌元不死,七窍刚自凿。

郑重庵中人,万法本无著。

独有太古心,油然满寥廓。

(0)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段克己创作,名为《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诗中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兴上人的敬仰之情,认为在闲适之地应先踏足,虽然拥有购买山林的财富,却难以找到理想的隐居之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栖息之地的荒凉景象,龙象(比喻高僧)久已寂寞,暗示了世事变迁,昔日繁华不再。重寻旧径时,竹石间显得更为纷杂,溪水自由流淌,岩花自开自落,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这一段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随后,诗人回到净乐斋内,以一瓶一钵象征简朴的生活,通过“净乐”二字,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诗人试图从尘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快乐。然而,他又意识到,净与垢、苦与乐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浑沌之境虽看似死亡,但七窍的开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创造。

最后,诗人提醒庵中之人,万物本无执着,唯有保持一颗古朴的心灵,方能充盈于宇宙之中。这段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段克己

段克己
朝代:金   字:复之   号:遁庵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生辰:1196~1254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猜你喜欢

上元戏呈贡父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祇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0)

寄吴氏女子

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此得优游。

江湖相忘真鱼乐,怪汝长谣特地愁。

(0)

悟真院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0)

示公佐

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

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0)

外厨遗火二首·其二

青烟散入夜云流,赤焰侵寻上瓦沟。

门户便疑能炙手,比邻何苦却焦头。

(0)

喜定号

忆昨怀君诏,章台听暮钟。

人从太微下,书自道山共。

彩凤看飞笔,长虹见吐胸。

冤家成行对,侧理入腰封。

海阔珠难采,山辉玉易攻。

别吟平乐赋,高第唱西廱。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