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君何学,中心切养亲。
从来啜菽处,便作采兰人。
百行当无愧,三牲未足珍。
孝廉方察举,勉勉讵长贫。
老圃君何学,中心切养亲。
从来啜菽处,便作采兰人。
百行当无愧,三牲未足珍。
孝廉方察举,勉勉讵长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个名叫老圃君的人的崇敬之情。开篇即提到“老圃君何学”,表明对此人的品行和修养颇感好奇。紧接着,“中心切养亲”指出这个人心地善良,特别重视家庭关系和孝道。
“从来啜菽处,便作采兰人”一句,则形象地描绘老圃君在田间劳作时,即便是简单的饮食,也能如同采撷兰花般自得其乐,体现出一种超脱物欲、乐于平淡生活的情操。
“百行当无愧”表明诗人认为老圃君在各种行为上都能够做到无愧于心,不辱使命。紧接着,“三牲未足珍”则指出即便是祭祀祖先的重要礼物——三牲(指牛、羊、猪),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显示出老圃君对待物质财富的淡然态度。
“孝廉方察举,勉勉讵长贫”两句,则表明诗人认为老圃君之所以能够受到孝廉(古代选拔孝子、廉吏的一种制度)的推崇,是因为他的勤劳和清贫。这里的“勉勉”一词,传达出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老圃君品行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个人理想化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其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造遮晹石道,直至水?
边。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再上高台,访谪仙兮,仙何所之。
但石城西踞,潮平白鹭,浮图南峙,云淡乌衣。
凤鸟不来,长安何处,惟有碧梧三数枝。
兴亡事,对江山休说,谁是谁非。
庭花飘尽胭脂。
算结绮、繁华能几时。
问何人重向,新亭挥泪,何人更到,别墅围棋。
笑拍阑干,功名未了,宁肯绿蓑寻钓矶。
深深饮,任玉山醉倒,明月扶归。
十载扁舟,几来往、三吾溪上。
天宝事,一回看著,一回惆怅。
笔画模糊犹雅健,文章褒贬添悲壮。
枉教人、字字费沈吟,评轻重。
西北望,情无量。
东南气,真长王。
想忠臣应读,宋中兴段。
主圣自然皆乐土,时平正合储良将。
笑此身、老大尚奔驰,知何用。
燕蹴飞红,莺迁新绿,几阵晚来风急。
谢家池馆,金谷园林,还又把春虚掷。
年时恨雨愁云,物换星移,有谁曾忆。
把一尊试酹,落花芳草,总成尘迹。
频自笑、流浪孤萍,沾泥弱絮,有底困春无力。
银屏香暖,宝簟波寒,又负月明今夕。
往事梦里,沈思惟有罗襟,泪痕犹湿。
奈垂杨万缕,不系西风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