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汉家子,谁非粪上英。
琵琶弹马上,哀怨莫分明。
今日汉家子,谁非粪上英。
琵琶弹马上,哀怨莫分明。
这首诗《昭君(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同情。
首句“今日汉家子,谁非粪上英”,以“汉家子”指代昭君,将她置于汉朝的背景下,强调了她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谁非粪上英”则运用比喻手法,将昭君比作“粪上之英”,形象地表达了昭君虽出身卑微,却拥有非凡才华和高尚品德,如同在粪土中绽放的花朵,寓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越的品质。
次句“琵琶弹马上,哀怨莫分明”,进一步描绘了昭君的形象。琵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弦乐器,常与游牧民族或边塞生活相关联。昭君作为汉朝公主,被远嫁到匈奴,这一场景通过“琵琶弹马上”生动展现出来。琵琶声中蕴含的哀怨之情,既反映了昭君离别故土的不舍与悲伤,也象征着她在异域他乡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哀怨莫分明”强调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昭君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在琴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命运,也触及了历史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女性地位以及文化冲突等深层次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