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棹乘馀兴,平川不驶流。
山来疑逼岸,林度省移洲。
郭迥花仍绕,岩寒桂自留。
鼓声风处叠,帆影浪间浮。
候吏缘溪彴,迎旗骇浦鸥。
向时天际远,还有望归不。
晚棹乘馀兴,平川不驶流。
山来疑逼岸,林度省移洲。
郭迥花仍绕,岩寒桂自留。
鼓声风处叠,帆影浪间浮。
候吏缘溪彴,迎旗骇浦鸥。
向时天际远,还有望归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川晚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内心情感的独特感悟。
“晚棹乘馀兴”开篇即设定了夜色已浓、舟行于静谧水面上的氛围。"平川不驶流"则通过平缓无波的河川,传递出一种时间仿佛凝固的感觉。
紧接着,“山来疑逼岸”和“林度省移洲”两句,以诗人视角的变化,描绘了山影与林间的交错,以及可能产生的光阴变幻。这里体现了一种自然与自我的互动,景物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在诗人的感受中获得了生命。
"郭迥花仍绕"和“岩寒桂自留”两句,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在秋天的冷清中,一些植物依然顽强生长。这里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写,更隐含着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随后,“鼓声风处叠”和“帆影浪间浮”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画面。鼓声在空中回荡,与水波粼粼的帆影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一份生动。
"候吏缘溪彴"和“迎旗骇浦鸥”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外界交流的情景。这里的“候吏”可能是指等待官吏的归来,而“迎旗骇浦鸥”则表现了一种期待与惊喜交织的心情。
最后,“向时天际远,还有望归不”一句,以时间和空间的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归去的渴望。这里,“望归”的情感在浩瀚如烟水天之间显得格外凄楚。
整首诗通过对晚行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与之相应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而丰富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