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其二》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今代顾虎头,骨相自雄伟。

不令长天官,亦合丞御史。

能贫安四壁,无愠可三已。

昨来立清班,国士相顾喜。

何因将使节,风日按千里。

汲黯不居中,似非朝廷美。

太任录万事,御坐留谏纸。

发政恐伤民,天步薄冰履。

苍生忧其鱼,南亩多被水。

公行图安集,信目勿信耳。

(0)
翻译
当代推崇顾虎头,他的气质自非凡
即使不做高官,也应为丞或御史
他虽贫困仍安贫乐道,不满情绪轻易平息
近日位列清贵行列,国士们相见皆欢欣
为何不让他出使,阳光照耀千里行
像汲黯那样不在朝中,似乎不是朝廷之幸
太任管理万事,皇帝座位上常留劝谏文书
施政要顾虑民生,如履薄冰谨慎小心
百姓忧虑洪水侵袭,田地多被水淹没
他公开行事只为安定团结,眼睛看事实而非传言
注释
顾虎头:古代名画家,此处象征有才华的人。
骨相:指人的气质和相貌。
长天官:古代高级官员。
丞御史:官职名,指辅佐官员。
四壁:形容家境贫寒。
愠:怨恨,不满。
清班:官场的清贵序列。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使节:使者,出使的任务。
风日:晴朗的天气,引申为光明正大的方式。
汲黯:汉代直言敢谏的臣子。
太任:周文王的母亲,以贤良著称。
御坐:皇帝的宝座。
天步:比喻时局,国家命运。
薄冰履:比喻危险的境地。
鱼:比喻百姓的生活。
南亩:农田,代指农业生产。
公行:公开的行为,公正无私。
信目勿信耳:亲眼所见比耳闻更为可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其二)》中的片段。诗中,黄庭坚以赞扬顾虎头(可能是某位名叫顾敦的人物)的才华和品性为主题。他称赞顾敦骨相雄伟,即使不担任高级官职,也应有丞御史之才。顾敦能够安贫乐道,处事不愠,令人敬佩。他在朝廷中受到同僚的赞赏,被期待出使远方,如同汲黯那样敢于直言。然而,诗人认为像汲黯那样过于刚直可能不是朝廷的最佳状态,应该适度地处理政务,以免伤害百姓。他还提到百姓的疾苦,如鱼困于涸辙,田地因水患而受损。最后,诗人希望顾敦以百姓福祉为重,行事要亲眼观察而非仅听传言。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顾敦的肯定与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深思。黄庭坚的笔触既有对人才的赞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显示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西江月.廿一史弹词第一段总说开场下场词二首·其二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间花影坐闲移。

百岁光阴有几。说古谈今话本,图王定霸兵机。

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0)

明月生南浦.广州省治南汉主刘银故宫铁铸四柱犹存周览叹息之馀夜泊三江口梦中作一词觉而忘之但记二句云千古兴亡多少恨总付潮回去因檃括为明月生南浦一阕云

海角亭前秋草路。榕叶风清,吹散蛮烟雾。

一笑英雄曾割据。痴儿却被潘郎误。

宝气销沉无觅处。藓晕犹残,铁铸遗宫柱。

千古兴亡知几度。海门依旧潮来去。

(0)

黄氏延绿轩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0)

东海行

东海在何许,乃在神州东。

振策登之罘,万里青濛濛。

日月星汉互吞吐,江淮河济来朝宗。

鳀壑蜃窟多诡怪,齐人道是蓬莱宫。

但见天吴鼓浪黑,那有珊树殷天红。

君不见排难鲁连子,玉貌却敌围。

城中抗疏胡邦衡,屈膝苟活羞容容。

一怒便欲从此逝,甘狎鱼鳖随蛟龙。

皓皓不受浊流滓。怀沙惜誓将毋同。

我本海滨士,独衔幽愤希高踪。

坐对天池一长啸,枯桑槭槭生天风。

王伦不斩秦竟帝,吾舍二子将安从。

(0)

己亥杂诗·其四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0)

新安滩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