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潇湘漾碧澜,万峰插水巧弯环。
我来日日忘饥坐,却爱真山似假山。
极目潇湘漾碧澜,万峰插水巧弯环。
我来日日忘饥坐,却爱真山似假山。
此诗描绘了潇湘道中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首句“极目潇湘漾碧澜”,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一片碧波荡漾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山水世界。接着,“万峰插水巧弯环”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群峰与水面巧妙交织的情景,既展现了山的雄伟,又体现了水的柔美,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后两句“我来日日忘饥坐,却爱真山似假山”,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陶醉。他每日在此流连忘返,甚至忘记了饥饿,可见其对自然之美的痴迷与热爱。此处的“真山似假山”并非指现实中的山体与假山混淆,而是诗人通过比喻,强调了眼前山水之景的真实感与艺术性,仿佛置身于一幅精心雕琢的画卷之中,令人感到既真实又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潇湘道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切表达,成功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连宵噩梦讶纷萦。盼南天、一雁长征。
当暗风送雨秋窗冷,乡信到、陡地心惊。
那堪闻、驭鸾仙去,竟忙旋玉京。
底事遽婴奇疾,欲问苍冥。伤情。
花南燕北,记当年、听惯吟声。
画师六法,书圣三昧,指授分明。
到此时、遗编再展,只有脂墨如生。
空肠断,遥望慈云,热泪如倾。
极目滔滔也,怒浪拍长天。
扁舟直破重溟,身世共茫然。
腾起龙宫光怪,现出蜃楼变幻,日月浴双丸。
回首大江渡,更觉姿奇观。兰闺里,盈盈女,怯惊湍。
问谁似我帆底,巨浸纳胸宽。
但愿高堂百岁,安稳风波宦海,常此住来便。
瀛岛倘能至,还欲访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