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吹泥马,千里吴山雾。
六陵翁仲泣,王气悲非故。
桥山护剑舄,蜕骨龙髯驻。
玉碗出人间,漆灯灭秋露。
百年忠义心,天地留韦布。
石麒麟卧沙,铜驼成棘路。
幽梓已消亡,千古冬青树。
金风吹泥马,千里吴山雾。
六陵翁仲泣,王气悲非故。
桥山护剑舄,蜕骨龙髯驻。
玉碗出人间,漆灯灭秋露。
百年忠义心,天地留韦布。
石麒麟卧沙,铜驼成棘路。
幽梓已消亡,千古冬青树。
这首诗描绘了会稽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哀愁之情。诗人以“金风吹泥马”开篇,将季节变换与历史变迁巧妙结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接着,“千里吴山雾”一句,用雾气弥漫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迷蒙与模糊。
“六陵翁仲泣,王气悲非故”,通过描述六陵前的石人(翁仲)哭泣,以及衰败的王气,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不再的感慨。桥山、剑舄、蜕骨、龙髯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隐喻了英雄人物的逝去与历史的变迁。
“玉碗出人间,漆灯灭秋露”,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玉碗与漆灯,秋露的短暂与永恒,象征着世间美好事物的易逝与生命的脆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整个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
“百年忠义心,天地留韦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认为即使在天地之间,忠义之心也能留下不朽的痕迹,如同韦布(粗布衣裳)一般,虽简朴却能见证历史的真谛。
最后,“石麒麟卧沙,铜驼成棘路。幽梓已消亡,千古冬青树”,通过石麒麟、铜驼、幽梓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而“冬青树”则以其四季常青的形象,象征着生命不息、精神永存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忠义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