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雉连云起,雄关扼九州。
罴当函谷道,虎踞大河流。
有舌供长啸,无家成壮游。
谁知驴背上,衣白傲王侯。
群雉连云起,雄关扼九州。
罴当函谷道,虎踞大河流。
有舌供长啸,无家成壮游。
谁知驴背上,衣白傲王侯。
这首诗《潼关》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描绘了潼关的雄伟景象与诗人内心的豪情。
首联“群雉连云起,雄关扼九州”以“雉”象征山峦,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势,仿佛与云齐平,展现出潼关作为关隘的雄伟地位,控制着整个九州的交通要道。
颔联“罴当函谷道,虎踞大河流”进一步描绘了潼关周围的地理环境,函谷道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而黄河则蜿蜒流经此地,虎踞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潼关的险峻与不可侵犯。
颈联“有舌供长啸,无家成壮游”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豪迈之情,他似乎在高声长啸,释放内心的情感,同时又因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成为了一名壮游四方的旅人,体现了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
尾联“谁知驴背上,衣白傲王侯”则是诗人自述之语,他骑着驴,穿着白衣,看似平凡,却以傲然的姿态面对权贵,表达了诗人虽处低微之位,但内心充满自信与独立精神,不为世俗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潼关的壮美与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