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
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
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
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
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
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
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
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
此诗《寄谢俞仲蔚写华山图》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华山的画图的细腻描绘与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怀念。
首联“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以隐士和神仙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画中所展现的华山景象仿佛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颔联“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通过“忽尔”二字,表现出画作突然展开时的震撼效果,紧接着描绘出秋日华山的壮丽景色,三峰之上,秋色满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颈联“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诗人被画中的黄河景色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了华山之巅的神秘与庄严。
尾联“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诗人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未能亲自前往华山欣赏美景的遗憾之情,同时对友人俞仲蔚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如同谢朓的诗歌一般,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华山的壮美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香深雾暖。
正人在、锦瑟华年深院。
旧日汉宫,分得红兰滋吴苑。
临池羞落梅花片。
弄水月、初匀妆面。
紫烟笼处,双鸾共跨,洞箫低按。
歌管。
红围翠袖,冻云外,似觉东风先转。
绣畔昼迟,花底天宽春无限。
仙郎骄马琼林宴。
待卷上、珠帘教看。
更传莺入新年,宝钗梦燕。
螺屏暖翠。
正雾卷暮色,星河浮霁。
路幕递香,街马冲尘东风细。
梅槎凌海横鳌背。
倩稳载、蓬莱云气。
宝阶斜转,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应记。
千秋化鹤,旧华表、认得山川犹是。
暗解绣囊,争掷金钱游人醉。
笙歌晓度晴霞外。
又上苑、春生一苇。
便教接宴莺花,万红镜里。
情黏舞线。
怅驻马灞桥,天寒人远。
旋翦露痕,移得春娇栽琼苑。
流莺常语烟中怨。
恨三月、飞花零乱。
艳阳归後,红藏翠掩,小坊幽院。
谁见。
新腔按彻,背灯暗、共倚篔屏葱茜。
绣被梦轻,金屋妆深沈香换。
梅花重洗春风面。
正溪上、参横月转。
并禽飞上金沙,瑞香雾暖。
春来雁渚。
弄艳冶、又入垂杨如许。
困舞瘦腰,啼湿宫黄池塘雨。
碧沿苍藓云根路。
尚追想、凌波微步。
小楼重上,凭谁为唱,旧时金缕。
凝伫。
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
强醉梅边,招得花奴来尊俎。
东风须惹春云住。
□莫把、飞琼吹去。
便教移取熏笼,夜温绣户。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榼。
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
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