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丝回波翔紫凤,丹芝水花相间香。
并刀剪绿藕丝脱,中有二十四鸳鸯。
碧窗夜寒针指冷,一线未缝双泪迸。
秦云陇树千万重,欲寄还愁道涂梗。
封题锦字托衣中,殷勤先谢西飞鸿。
越丝回波翔紫凤,丹芝水花相间香。
并刀剪绿藕丝脱,中有二十四鸳鸯。
碧窗夜寒针指冷,一线未缝双泪迸。
秦云陇树千万重,欲寄还愁道涂梗。
封题锦字托衣中,殷勤先谢西飞鸿。
这首《寄衣曲》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寒冷夜晚缝制衣物的情景,以及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越丝回波翔紫凤,丹芝水花相间香”,以“越丝”和“丹芝”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华美而清新的氛围,仿佛可以看到紫色凤凰在丝线间飞翔,丹红的芝草与水中的花朵交织出香气,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接着,“并刀剪绿藕丝脱,中有二十四鸳鸯”,描述了女子使用锋利的并刀裁剪绿色的藕丝,其中隐藏着二十四对鸳鸯的图案,寓意着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碧窗夜寒针指冷,一线未缝双泪迸”,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在寒冷的夜晚,用颤抖的手指缝制衣物时的艰难与情感的复杂。她的眼泪在未完成的针线间流淌,既是对劳动的辛酸,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秦云陇树千万重,欲寄还愁道涂梗”,通过“秦云”和“陇树”的意象,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通信的困难。即使想要寄送衣物表达心意,却因路途遥远和重重阻碍而感到忧虑和无奈。
最后,“封题锦字托衣中,殷勤先谢西飞鸿”,女子将写满深情的锦书封存于衣物之中,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希望像西飞的大雁一样,能够传递这份心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清啸西峰月,记曾经飘飘霞佩,御风飞度。
知道仙家蟠桃宴,此夕洞关无阻。
看多少往来鹤驭。
分得九霞春色醉,听玉笙、清奏云深处。
好天上,神仙府。俗尘笑我山中侣。
叹匆匆归后,依旧松烟萝雨。
万事一闲都了却,说甚官为柱史。
尽拚得、此生韦布。
齑粟一孟安岁晚,课儿童、闲诵梅花赋。
这些福,老天与。
铁面郎,不愿白玉堂,愿着锦衣裳。
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
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
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
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
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纪,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
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
手持尧时屈轶枝,独立殿前言国是。
铁面郎,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