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
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
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
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
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秋日景象。首句“不知秋远近”,表达了诗人对季节转换的微妙感受,暗示了秋意渐浓但又未至明显。接下来,“水色涨平芜”描绘了水面宽阔,水草丰茂,随着秋天的到来,水面似乎更加开阔。
“晒岸多渔网”展现了渔村的日常活动,渔民们在岸边晾晒渔网,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与勤劳。而“浮舟半竹庐”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村的简朴风貌,竹制的小屋点缀在湖面上,增添了几分诗意。
“桥欹眠折苇”描绘了桥梁因年久失修而倾斜,连带着岸边的芦苇也被压弯,这一细节刻画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力量。“槛倒坐间凫”则写出了鸭子悠然自得地坐在倒下的栏杆上,增添了生动的动态画面。
最后两句“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以落日余晖为背景,诗人独自或与友人在亭子上欣赏这宁静的秋景,感叹人少而景美,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宜亭周边的秋日景色,以及渔村的生活场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夙有山水慕,苦为形役拘。
澹兹夏日永,聊得狎浮图。
攀云凌广阁,霭霭见吴都。
诸川散林上,平野郁芬敷。
法花垂缥缈,晴采动虚无。
烟火下方杂,昏明时态殊。
境超自生乐,疲心忽重苏。
因伤人世子,扰扰即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