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携客寄僧龛,败屋疏篱一草庵。
白首重来看修竹,连山楼观亦眈眈。
昔年携客寄僧龛,败屋疏篱一草庵。
白首重来看修竹,连山楼观亦眈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回访旧地,焦山之上的吸江亭时的情景与感受。首句“昔年携客寄僧龛”,回忆起过去与友人一同探访僧舍,寄居于山中寺庙的情景,充满了过往岁月的温馨与回忆。次句“败屋疏篱一草庵”,通过简陋的房屋和稀疏的篱笆,勾勒出当时环境的朴素与自然,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接着,“白首重来看修竹”一句,诗人以自己的白发映衬出岁月的沧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长久记忆与怀念。最后,“连山楼观亦眈眈”则以连绵的山脉和高耸的楼阁作为背景,不仅展现了焦山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历史的深远与文化的积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回忆的手法,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孙觌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思和人文情怀。
猗正体兮住灵山。顺世间兮处泥洹。
双林白兮浩漫漫。天人忧兮发长叹。
香楼成兮架宝棺。火光煜兮设利繁。
应躯谢兮声教存。崇遗范兮集法言。
化周流兮亘五天。后千祀兮来真丹。
道无为兮妙莫论。显幽利兮神明完。
资世治兮辅化源。善以劝兮恶以悛。
佩圣谟兮矢弗谖。愿永劫兮垂无垠。
玉湖清冰清彻底,铜盘甘露甘如醴。
一洗胸中万斛尘,挥毫濯以蔷薇水。
坐中宾客且勿喧,听我长歌清致之高轩。
闻道幽居最清绝,人物似是瀛洲仙。
五峰佳气郁不散,仰见华盖当中天。
朝朝拄笏延爽气,空翠飞落轩楹前。
自从负笈登太学,借问不归今几年。
山猿野鹤岂无梦,绿萝夜月秋娟娟。
万先生,何磊落,在山泉清出山浊。
手把芙蓉朝紫皇,下上青云骑一鹤。
会当四海澄其源,白日洗天风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