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无物不含晖,此树天将悦我非。
一碧故涵秋水净,半黄初着晓霜微。
吟随望远长凭几,情忆阴多坐解衣。
莫道寂寥谁与共,天风时引白云归。
晚晴无物不含晖,此树天将悦我非。
一碧故涵秋水净,半黄初着晓霜微。
吟随望远长凭几,情忆阴多坐解衣。
莫道寂寥谁与共,天风时引白云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地傍晚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以及诗人对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首句“晚晴无物不含晖”,开篇即点出傍晚雨后的景象,阳光洒落,万物皆被染上了一层金辉,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此树天将悦我非”一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树木仿佛是特意为他带来愉悦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碧故涵秋水净,半黄初着晓霜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树木在秋水映照下呈现出的碧绿与黄色交织的色彩,以及清晨微霜点缀的细节,细腻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吟随望远长凭几,情忆阴多坐解衣”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内心感受。他或独自倚窗远眺,或在思考中解开衣襟,释放内心的思绪,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浸与心灵的自由。
最后,“莫道寂寥谁与共,天风时引白云归”两句,诗人以豁达的态度回应了可能存在的孤独感,指出即使在寂静中,也有自然界的风与云相伴,给予心灵慰藉。这不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精神境界。
东风莫谩吹愁至,相携慰伊春冷。
浅白浮樽,新黄褪额,歌侣年时芳俊。帘阴做暝。
黯掠破丝丝,酒边愁影。
侧帽相看,隔花人说去年病。
珠尘花市又接,杜陵诗思剧,慵唤春醒。
槛入新蟾,篱招彩帖,暗促溪桥梅信。兰宵漏紧。
怕灯约黄昏,懒寻鸳径。社燕多情,旧巢新睡稳。
又他乡、早春时节,试灯风间疏雨。
笙萧曾记天街夜,携得杖头双五。行复住。
尽软绣层层,都是留人处。回头最苦。
算十度蟾圆,琼楼玉宇,如隔万重户。
青衫客,莫笑浔阳舶贾。愁来但饮芳醑。
丝丝窗外垂杨影,影里半烟和雾。君作主。
到明日尊前,帽插杨枝舞。闲身似缕。
问早燕新莺,干卿甚事,将我比风絮。
妆余易懒,向小窗书字。戏学簪花恁妍媚。
乍箫边风悄,镜背鸾低,才一笑、又转碧纱幮里。
夜来人未醉,烛泪偷零,偏管人间别离事。
烧了博山香,小雪才过,浑不道、夜寒如此。
怅鬓影、樊川半凋零,问甚日重逢,曲屏山底。
西风吹醒繁华梦,斜阳冶游人到。
药砌庭荒,苔纹井废,一片残杨衰草。红桥断了。
便桃叶桃根,嫩红都老。
十四楼空,挂来眉样月痕小。
当年兴废故迹,问南朝旧梦,莺燕俱恼。
拾翠郊原,停红水榭,付与荒烟落照。丁帘路杳。
甚烟水无情,凭阑远眺。暝色伤心,乱鸦归树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