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不足较晴阴,安得常符十日霖。
我未耕田偏望岁,声声布谷感山禽。
有余不足较晴阴,安得常符十日霖。
我未耕田偏望岁,声声布谷感山禽。
这首诗《积雨》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对农事的影响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
首句“有余不足较晴阴”,诗人以自然界中雨水的多寡与晴天阴天的对比,引出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雨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农民们总是希望得到恰到好处的雨水。
次句“安得常符十日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即连续十日的充沛降雨,这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还能滋润大地,带来丰收的希望。
接着,“我未耕田偏望岁”一句,诗人从自身立场出发,虽然自己并未亲自耕种田地,但依然深切地关注着年岁的收成情况。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高度依赖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最后,“声声布谷感山禽”以布谷鸟的叫声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布谷鸟的啼鸣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提醒,也触动了山林间的其他生物,营造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比、想象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雨水与农业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普照寺前尘不嚣,将军舍宅开堂坳。
丛林郁郁青天高,公权健笔碑亭牢。
当年寺富佛亦豪,上方钟鼓无暮朝。
撞檐铁马声喧呶,媚佛求福纷牛毛。
劫灰飞荡山寂寥,鹿女踯躅狙公号。
阴房圯树生木妖,佛火无光山鬼骄。
世尊潦倒沙弥逃,莲花高座长蓬蒿。
腹脐剥落鼪鼯巢,霜零露渍风萧骚。
行脚不见僧打包,募化无人输金刀。
冷处谁肯纸钱烧,广生宫刹风景饶。
头陀兀秃紫衣飘,士女杂遝相招邀。
庄严缨络七宝翘,咫尺对望分壤霄。
空门亦苦炎凉遭,何况人间富贵交。
得势失势如风潮,安得龙公白丝袍,迎取钦老诛菅茅。
《游普照寺怀古效山谷体》【清·郭仪霄】普照寺前尘不嚣,将军舍宅开堂坳。丛林郁郁青天高,公权健笔碑亭牢。当年寺富佛亦豪,上方钟鼓无暮朝。撞檐铁马声喧呶,媚佛求福纷牛毛。劫灰飞荡山寂寥,鹿女踯躅狙公号。阴房圯树生木妖,佛火无光山鬼骄。世尊潦倒沙弥逃,莲花高座长蓬蒿。腹脐剥落鼪鼯巢,霜零露渍风萧骚。行脚不见僧打包,募化无人输金刀。冷处谁肯纸钱烧,广生宫刹风景饶。头陀兀秃紫衣飘,士女杂遝相招邀。庄严缨络七宝翘,咫尺对望分壤霄。空门亦苦炎凉遭,何况人间富贵交。得势失势如风潮,安得龙公白丝袍,迎取钦老诛菅茅。
https://shici.929r.com/shici/La3yw34gDx.html
西池玉蝀波千尺,黄鹄低飞啄菱实。
别有北湖千顷陂,万柄荷花净如拭。
虾菜亭前酒客豪,酒旗十幅当风挑。
长安酒人啸俦侣,蹇驴游策纷相要。
南州孺子居邻近,暇日辄思纡胜引。
更拈法曲唱玲珑,白日黄鸡此中尽。
酒人几辈河朔才,逃暑我亦寻花来。
花香绕楼楼在水,楼头词客歌声起。
西山白云落酒杯,望断江南罨画里。
江南词客歌采莲,田田绀叶摇风圆。
判花纵酒一怅惘,夜梦已落江湖边。
碧筒传杯饮秋露,贴玉团团堕寒免。
君不见东华十丈软红尘,都是朝官马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