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
池馆飒以凉,始知秋气生。
蒲荒叶乱委,荷折盖已倾。
微风经草木,猎猎有寒声。
炎蒸岂得久,四时相代更。
当暑思折胶,纤絺不为轻。
冬复念裘褐,乃与寒暑争。
谁能安天运,伤哉世上情。
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
池馆飒以凉,始知秋气生。
蒲荒叶乱委,荷折盖已倾。
微风经草木,猎猎有寒声。
炎蒸岂得久,四时相代更。
当暑思折胶,纤絺不为轻。
冬复念裘褐,乃与寒暑争。
谁能安天运,伤哉世上情。
这首宋诗《七月二十日雨中》是晁公溯所作,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凉景象和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首句“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以轻盈的浮云和清冷的雨水,营造出雨后天空的清新与广阔。接着,“池馆飒以凉,始知秋气生”写出了雨后池馆的凉意,暗示秋天的到来。
“蒲荒叶乱委,荷折盖已倾”通过描绘蒲草零落、荷叶凋敝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厚。接下来,“微风经草木,猎猎有寒声”以微风吹过草木,带起瑟瑟声响,暗示天气转凉。
诗的尾联“炎蒸岂得久,四时相代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即炎热的夏天不会长久,四季更迭是自然法则。最后,“当暑思折胶,纤絺不为轻。冬复念裘褐,乃与寒暑争”则揭示了诗人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衣物更换的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