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
《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全文
明 / 罗钦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可人秋月满楼光,明发谁教促去装。

清梦尚随灵寿杖,兼金难觅返魂香。

前周后鲁知何日,北斗南箕各一方。

惟有训辞长在目,要看千里作寻常。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学者罗钦顺所作,名为《奉和大人送行韵上呈(其一)》。诗人以秋月满楼的景象开篇,借以表达离别时的凄清与哀愁。"可人秋月满楼光"一句,描绘了秋夜月色如洗,照亮整个楼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接着,“明发谁教促去装”一句,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无奈。这里的“明发”指的是天将亮时分,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而“促去装”则表明了准备离开的急迫与匆忙。

“清梦尚随灵寿杖,兼金难觅返魂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想象自己在梦中仍能与亲人相伴,但现实中却难以寻得能够挽回逝去时光的返魂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前周后鲁知何日,北斗南箕各一方”两句,运用了古代星象的比喻,将离别比作星辰之间的距离,强调了分别后的遥远与不可预知。这里“前周后鲁”可能是指时间上的先后,“北斗南箕”则是指方向上的相对,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彼此间的距离与隔阂。

最后,“惟有训辞长在目,要看千里作寻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辈教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中有爱与信念,就能将远距离视为寻常之事。这不仅是对离别的一种超脱,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的坚持与希望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罗钦顺
朝代:明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猜你喜欢

胥泽民竹亭

兵气缠三辅,胡尘暗百蛮。

楚狂歌凤去,蜀相卧龙跧。

露藓霾松磴,春罗挂屋山。

呼童开翠竹,筑室待苍弯。

碧泻褰罗带,青遥耸髻鬟。

森罗随地辟,披写露天悭。

川泳知鱼乐,林栖看鸟还。

醉吟呼酒伴,逸想寄人寰。

北海抟风背,南山浴露班。

弓旌到林下,鞍马出门闲。

(0)

嬴国夫人钱氏挽词二首·其一

大国侯王后,高门将相家。

欲知天作合,故遣寿无涯。

梦泽萍如斗,仙山枣似瓜。

鹤林花老去,归路蹑青霞。

(0)

平江太守侍郎王公挽词三首·其一

燕颔封侯相,鹰扬国士风。

金貂七叶贵,鼓角十州雄。

按节星轺动,埋轮虎穴空。

谁令交一臂,已失大槐宫。

(0)

寄题杨元光黄岩清畏轩

杨公相大历,独擅德爵尊。

清渭贯泾浊,寸胶定河浑。

高名冠朝伦,流风被仍昆。

悠然向千载,凛凛尚目存。

官闲拥黄紬,卧听衙集喧。

萧萧凫鹥行,重糈不到门。

蝗虎不待驱,闻风自惊奔。

所贵知我希,已及鱼与豚。

(0)

宜兴林尉山父巢仙亭二首·其二

且可浮沉随俗里,更将强健斗尊前。

悬知天上多官府,盍向人中作地仙。

(0)

朱彦直穹石堂

拟把高天补,曾将巨海填。

犹残如蜗练,尚带祖龙鞭。

势重坤舆壮,根深粤峤连。

孤骞抟鹫羽,突立冠鳌颠。

锡号俄三品,论材但一拳。

谁令此奇伟,偃卧独魁然。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