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真隐士,浮家托友生。
独寻千古业,了无人世情。
谈笑颇自得,四座觉风清。
忘年与我交,欢好若弟兄。
生寓主人园,死葬园之侧。
一抔宿草荒,墓道谁与识。
抚琴心自摧,解剑意何极。
枫林秋萧萧,燐火夜恻恻。
巫阳不能招,白云黯无色。
日暮山阳道,平生空相忆。
孙子真隐士,浮家托友生。
独寻千古业,了无人世情。
谈笑颇自得,四座觉风清。
忘年与我交,欢好若弟兄。
生寓主人园,死葬园之侧。
一抔宿草荒,墓道谁与识。
抚琴心自摧,解剑意何极。
枫林秋萧萧,燐火夜恻恻。
巫阳不能招,白云黯无色。
日暮山阳道,平生空相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孙西陵之琮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逝者的缅怀。
首句“孙子真隐士”,点明主题人物的身份——一位真正的隐士。接着“浮家托友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孙西陵之琮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依靠朋友的庇护,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独寻千古业,了无人世情。”这两句展现了孙西陵之琮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他独自探寻着历史的痕迹,内心远离尘世的纷扰。接下来,“谈笑颇自得,四座觉风清。”则描绘了他在社交场合中的从容不迫,谈吐间自有一股清风拂面的气质,使得四周的人感到清新脱俗。
“忘年与我交,欢好若弟兄。”这一句进一步展示了孙西陵之琮与人交往的真诚与平等,仿佛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这种超越年龄界限的友情,更加凸显了他的独特魅力。
“生寓主人园,死葬园之侧。”描述了孙西陵之琮一生与自然为伴,死后也长眠于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一抔宿草荒,墓道谁与识。”则表达了对逝者墓地荒凉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后人遗忘的忧虑。
“抚琴心自摧,解剑意何极。”这两句通过抚琴与解剑的动作,表达了孙西陵之琮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他对生命流逝的深深感慨。
“枫林秋萧萧,燐火夜恻恻。”描绘了秋天枫林的凄美景象,以及夜晚燐火的微弱光芒,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宁静的氛围。而“巫阳不能招,白云黯无色。”则以神话传说中的巫阳无法召唤逝者,以及天空中白云失去光彩,象征着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挽回的遗憾。
最后,“日暮山阳道,平生空相忆。”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在日落时分,沿着山阳的道路回望过去,心中满是对孙西陵之琮一生的回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孙西陵之琮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哀悼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