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居吴淞滨,声名到童儿。
弓旌羔雁招,尚落沧海遗。
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
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
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
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
不但首阳士,廉称百世师。
公居吴淞滨,声名到童儿。
弓旌羔雁招,尚落沧海遗。
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
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
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
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
不但首阳士,廉称百世师。
这首宋诗描绘了陈长方对文儒的敬仰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提到文儒居住在吴淞边,名声远播,连儿童都知晓。他的德行如同弓旌招引,却仍能保持遗世独立的气质,如秋天的宁静,深不可测。诗人以扁舟载着西施的典故,象征文儒的超凡风采,而他的公正无私,对待所有人如一,无论贫富贵贱。
诗的结尾表达了对未来历史记载的期许,认为文儒不仅会成为首阳之士那样的高尚典范,其廉洁的品质还将被后世百世传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展现了文儒的道德风范,表达了诗人对文儒的深深敬仰。
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
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
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
爱画入骨吾一痴,惜哉不获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按图求之君自知。
南来不赢粮,随身一竿竹。
四年钓曹溪,溪水香可掬。
求方驻隙驹,辟谷起黄独。
五十止欠一,何地可归宿。
今晨祖师前,一掷杯珓卜。
去以六月息,来期七日复。
往事一局棋,信手不必覆。
吾生行休矣,自此生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