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呓八首·其四》
《秋呓八首·其四》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倚杖逢人麈偶挥,风流还说旧王畿。

赭衣少妇能骑马,白面书生学打围。

是处烽烟迷笠屐,年来药碗失芳菲。

芰荷叶老虫声切,惆怅家山未可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荒凉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联“倚杖逢人麈偶挥,风流还说旧王畿”,开篇即展现了一种闲适而又略带怀旧的情调。诗人独自倚杖而行,偶遇路人,谈论起往昔繁华的京城,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颔联“赭衣少妇能骑马,白面书生学打围”,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了社会阶层的不同风貌。赭衣少妇骑马,象征着女性在社会中的新角色与解放;白面书生学打围,则反映了士子们追求武艺与实际技能的一面。这一对比,既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也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颈联“是处烽烟迷笠屐,年来药碗失芳菲”,转而描绘出一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图景。烽烟四起,人们的生活被战争所困扰,连日常的行旅都变得艰难。同时,药碗失芳菲,可能暗指医术的衰落或生活品质的下降,进一步凸显了时代的苦难。

尾联“芰荷叶老虫声切,惆怅家山未可归”,以自然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故乡的思念。芰荷叶老,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衰败;虫声切,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未可归,道出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和对回归故土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晚期社会动荡下个体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色彩。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题画六首·其四

桂树连蜷山石幽,萧然冠屦白云秋。

只愁畏垒无尸祝,不愧长年为尔留。

(0)

温日观画葡萄二首·其二

故宋狂僧温日观,醉凭竹舆称是汉。

以头濡墨写葡萄,叶叶枝枝自零乱。

陇酋时有连真珈,每欲邀师饮其家。

路逢其人辄大骂,欲泄愤怒宁辞挝?

鲜于爱师工字画,北面从师学波磔。

写出葡萄皆法书,二王楷范从师得。

困学斋前支离疏,师来或哭或歌呼。

醒涂醉抹不可测,其言皆足警懦夫。

先生弊庐耿家步,阿师旧日经行路。

月落山空唤不应,尚想秋棚漙白露。

(0)

半山歌为馀干周隐君作隐君早岁江湖中有半山行藁三十年晚归冠山终老焉

番阳台上生春草,湖外之山为谁好。

沧波日日送征帆,多少行人此中老。

翁昔少年初远游,吴楚东南事幽讨。

江海诗名三十年,尽揽风烟入行稿。

归卧冠山一半云,知足由来合天道。

黄金似水供岁时,白发如霜照清昊。

却留一半与诸君,若个似翁归亦早。

傍人错比争墩翁,翁若闻之应绝倒。

(0)

鸡山十景·其八罗汉绝壁

列景标霞景色酣,莫将枯寂觑云岚。

面来绝壁云常定,放出重峦石共参。

枝借翠微栖各一,水供香积献分三。

藏头换骨形何幻,崖霭层层露法昙。

(0)

喜怯烈失监州重建东峰亭

东峰亭废江山在,故址谁将枳棘开。

作记名高龙虎榜,监州声重凤凰台。

烟云竹树丹青笔,风月轩窗紫翠堆。

稚耋讴歌禽鸟乐,朱轓时引画熊来。

(0)

赋林亭新霁二首·其二

恰匝松篁引树凉,玲珑窗户纳晴光。

曲檐乍挂游丝细,斜隙初看野马忙。

紫藓绿苔行处滑,碧苞丹实酒边香。

留连自适清幽趣,坐听琴声古意长。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