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本莫如耕,生计何尝薄。
能知稷氏书,不鄙樊须学。
南源禾黍登,始信田家乐。
务本莫如耕,生计何尝薄。
能知稷氏书,不鄙樊须学。
南源禾黍登,始信田家乐。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八景(其六)南源学稼》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的生活场景和对农业知识的重视。首句“务本莫如耕”强调了农耕作为根本之策,表达了对务农生活的推崇。次句“生计何尝薄”则指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朴素,但却是维持生计的基础,没有被轻视。
“能知稷氏书,不鄙樊须学”引用典故,稷氏代表古代农事知识,樊须是孔子的学生,好农事,这里表明懂得农业学问并不低贱,体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最后两句“南源禾黍登,始信田家乐”通过丰收的景象,展示了田家劳作后收获的喜悦,进一步肯定了农耕生活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农耕生活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农业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夜半舟子呼,海岛惊龙鱼。
风帆利不驰,篙柁尽牵拘。
下临不测渊,蜒户莫敢渔。
沙阻可奈何,环哭对妻孥。
老母怜病儿,骨肉互持扶。
曰儿勿惓卧,馀语听模糊。
明月何皓皓,照我白纱幮。
哀哉生死关,此心未能无。
何处来瓜艇,争渡人尽趋。
一人钱十千,无者空欷歔。
熟闻扬子江,水怪集江猪。
又闻鳖子舋,大石沉沙淤。
岂有他巧妙,瀚涨我其苏。
夜潮来不来,命兮在须臾。